价格 | 面议 |
---|---|
区域 | 北京市 - 北京市 |
来源 | 上海崇古艺术品有限公司 |
详情描述:
婺州窑:在今浙江金华地区,唐属婺州,故名。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。始烧于三国,唐宋时窑场扩大,成为著名的青瓷生产地区。其特征和鉴定要领(1)三国时期的胎普遍呈浅灰色,断面较粗,没有完全烧结。西晋以后,一部分产品改用含铁量较高的红色粘土作坯,胎色较深,多呈深灰或紫色。唐至宋胎色呈深灰或紫色。(2)三国时期釉色一般呈淡青色,也有呈青灰或青中泛黄的。釉层厚薄不匀,常凝聚成芝麻点状,釉面开冰裂纹,在胎釉结合不紧密和釉面开裂处,往往有奶白色的结晶体析出,这是婺州窑青瓷特有的一种现象。西晋晚期釉色青灰或青黄中泛一点褐色,釉面开裂和晶体析出更多。南朝时釉色普遍呈青黄色,易剥落。唐至宋釉色青黄,带灰或泛紫,釉面开裂处仍可见星星点点的奶白色晶体析出。宋代的精致产品中,也出现过色泽青翠的色调,并具有较强光泽感。(3)婺州窑的历代制品均属一般民间用瓷,品种比越窑少,主要生产盘口壶、罐、碗、盆、碟水盂、盏托、瓶等,日用器皿。三国西晋时曾生产猪圈、鸡笼、谷仓、水井等明器。产品的种类和造型多数与越窑、瓯窑类似,独特的造型有三国时的人形五联罐、三圆柱形足水盂,西晋时堆贴龙纹盘口瓶,唐代的蟠龙瓶、多角瓶,五代至宋的堆纹盖瓶、粮罌瓶等。其中多角瓶为直口圆腹,腹部一般呈三级葫芦形,上小下大,每级装圆锥形角个,至宋代演变成堆纹瓶,肩腹部堆塑人物、飞鸟及禽兽等,均为明器。
联系人 | 陈谦 |
---|